《长竿入城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

文言文评论7285阅读模式

《长竿入城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0010

作品简介《长竿入城》出自《笑林》,是三国(魏)书法家邯郸淳作品。启示(道理):做事不会思考,死板的循规蹈矩,不知变通。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,决不能做自作聪明、好为人师的人。另外,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,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。
《长竿入城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0011

作品原文


长竿入城


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,初竖执之,不可入;横执之,亦不可入。计无所出。俄有老父至,曰:“吾非圣人,但见事多矣!何不以锯中截而入?”遂依而截之。


作品注释

1.鲁:鲁国。

2.执:手拿着。

3.老父:老人。

4.圣人:才智超人的人.。

5.亦:也。

6.俄:一会儿,不久。

7.但:只是;不过。

8.计无所出:办法没有(可以想)得出来(的)。计:方法,计策。

9.遂:于是;就。

10.初:最初,刚开始。

11.以锯:用锯子。

12.依:按照。

13.中截:从中间断开。

14.何不以锯中截之: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锯断再进入城门。何:为什么。

15.…者:……(样)的人。

16.世之愚,莫之及也: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。

17.依而截之:省略句,应为“依之而截之”。

作品译文

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要进城门的人,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,进不去(城门)。横过来拿着它,也不能进入(城门)。一点办法也想不出。(过了)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,说:“我(并)不是才智高超的人,仅仅我见到的事情多罢了,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在当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?”(那个鲁国人)于是听从了(老人的办法)将长竿子截断了。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。

《长竿入城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0012

作品道理

“执竿者”做事不懂思考,墨守成规,不知变通 。

“老父”还不如执竿者,自作聪明,乱指挥,却把事情弄得更糟,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。其实只要斜着拿就好了。(长杆入城斜着拿?为何不提于手中捅进城)

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:

①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,就会发现解决的办法.

① 有些时候,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,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,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。

或者是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: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,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,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。他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头朝着城门再过去。

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,所以不能当自作聪明、好为人师的人。

练习题

题目:

1.解释句中的词。

(1).执:

(2).俄:

(3).老父:

(4).截:

(5)但:

2.翻译句子。

1.初竖执之,不可入;横执之,亦不可入,计无所出。

2.吾非圣人,但见事多矣!何不以锯中截而入?

3.老父在劝执长竿者时,为什么要说到:“吾非圣人,但见事多矣!”?
4.有人认为,鲁人傻就傻在“依”字上,你认为呢?

答案:

(1)拿着

(2)不久

(3)老爷爷

(4)截断

(5)只

(1)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,但不能进入城门,横过来拿着它,也不能进入城门,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。

(2)我并不是圣贤之辈,只不过见多识广,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?
让持竿人信服他

(3)这是在说持竿人做事不会思考,死板的循规蹈矩,不知变通 。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,决不能做自作聪明、好为人师的人。另外,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,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。

作品含义

这篇文章刻画出"计无所出"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"吾非圣人,但见事多矣"的自以为是的老者形象.文章虽然短小,但语言精练简洁,隽永传神.《截竿入城》旨在告诉人们: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,决不能做自作聪明.好为人师的人.另外,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,决不能盲目的听从别人的意见。

《长竿入城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0013

作品赏析

1.本篇出自我国第一本笑话集《笑林》(三国时魏人邯郸淳作)。既嘲笑了执长竿的鲁国人,笑他不知变通;更嘲笑了锯竿入城的老父,笑他自作聪明,好为人师。后者不仅可笑,而且有害。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,清代《嘻谈续录》中的“捉糊涂虫”便是从它演变出来的。

2.这篇文章刻画出"计无所出"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"吾非圣人,但见事多矣"的自以为是的老者形象.文章虽然短小,但语言精练简洁,隽永传神.《长竿入城》皆在告诉人们: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,决不能做自作聪明.好为人师的人.另外,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,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。

《长竿入城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0

作者简介

邯郸淳,三国魏书法家。字子淑,颍川阳翟(今河南禹州)人。官至给事中。工书,诸体皆能。袁昂《书评》称其书:“应规入矩,方圆乃成。”西晋卫恒《四体书势》载其篆书师法曹喜,楷书取法王次仲,善作小字。并认为蔡邕善书篆,“采斯、喜之法,为古今杂形,然精密闲理不如淳。”邯郸淳,善篆书,有名。卫恒《四体书势》古文序云:“自秦用篆书,焚烧先典,而古文绝矣。汉武帝时,鲁恭王坏孔子宅,得《尚书》 、 《春秋》 、 《论语》 、《孝经》,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,谓之科斗书,汉世秘藏,希得见之。魏初传古文者,出于邯郸淳”。

继续阅读
评论  0  访客  0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
确定